HAA期刊致力於提供,讓人們能夠擁有心靈與身體留白的生活方式的各種資訊。
此次,我們啟動了一項新計畫——「向休息專家學習HAA時刻」的訪談系列。
在這一系列中,我們將訪問來自不同領域的「休息專家」,並分享他們與休息相關的故事。我們希望這能成為大家思考休息的契機。
首次登場的是「休息設計研究所」的創辦人川人Yukari女士和理學治療師山野寬章先生。
自2018年開始構思,並於2020年開始積極活動的休息設計研究所,通過主辦學習會和退修旅行的試驗團,擴大了活動範圍,山野先生等專家的加入,也讓團隊從各種視角深入思考和傳播休息的重要性。
深思休息的交流研究中心「休息設計研究所的動機」
--請問創建休息設計研究所的動機是什麼?
川人女士:「在組織和職業領域工作了十多年,見證了許多人和組織的疲憊。我意識到,『為了能夠活力充沛地工作,充分休息同樣重要』,這似乎是一個理所當然但卻被忽略的觀念。雖然『工作方式』受到廣泛討論,有不少機會可以學習,但我發現關於『如何休息』的討論和研究卻非常稀缺。」
「我們想要建立一個類似於社群實驗室的地方,深入探討『人們如何才能活力充沛地工作的休息方式』。因此,我們開始了休息設計研究所的活動。同時,我們不僅僅是單方面傳遞信息,而是希望大家能夠相互交流,一起提升關於健康的知識,成為擅長休息的人。」
在思考休息方式時,我們希望融入醫療和專業人士的觀點,從多角度深化我們的想法。因此,從2020年開始,理學治療師山野先生加入了我們的活動。
山野先生:「作為一名長期在醫院工作的理學治療師,我接觸過各種患者和疾病。現在,我主要在大學擔任教員,研究疼痛、疲勞與自律神經之間的關係,並負責培養理學治療師。我從事過野球等運動傷害預防的研究,因此對休息的重要性有所感知。當我將研究範圍擴展到勞動者時,我發現關於工作方式的研究很多,但關於休息及其與自律神經等深層次相關的研究卻相對較少。在被稱為人生可達百年的時代,為了能夠長期保持活力地工作和過上自己風格的生活,休息方式就和工作方式一樣重要。在這個時刻,我遇到了由香利女士,對她的想法深感共鳴,也希望了解實際工作者是如何看待休息的,這促使我參加了休息設計研究所的活動。」
在當前多元化的時代中,我們如何設計休息方式?
--隨著時代的變遷,工作和休息的方式似乎也在逐漸發生變化。究竟,與過去相比,現在有何不同?
山野先生:「過去,人們通常會在一家公司中逐步晉升,直至退休,這被視為標準模式。無論好壞,因為別無選擇,所以人們幾乎不會質疑這一模式。
然而,在今天這個信息社會中,通過社交網絡等渠道,我們可以看到各種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,這讓人們開始將自己的情況與他人進行比較,一些人可能會感到羨慕,而更多人開始對傳統的工作方式提出疑問。這種比較觸發了人們重新思考自己的生活方式的趨勢。」
「越來越多人開始問自己,是不是不需要把工作放在第一位?有沒有更適合自己的工作方式?如果能夠正面地思考這些問題,那會很好。認清自己的處境,試著引入不同的元素,看看會對自己造成什麼樣的影響。在有空間進行自我監測的生活方式中,可能是最能夠適應變化的。通過不斷的檢視和調整自己的休息方式,就能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生活模式。」
重要的是深刻理解現在自己的狀態
--為了找到適合自己的休息方式,您認為最重要的是什麼呢?
川人女士:「首先,仔細觀察並理解自己的狀態是很重要的。是心累還是身體累?原因是什麼?如果不清楚這些,就算盲目地做瑜伽,也無法知道是否真正適合當前的疲勞狀態作為休息。首先認識自己的狀態,尋找解決問題的休息方式,我認為這是非常重要的。」
--為了了解自己的狀態,有哪些具體的方法呢?
川人女士:「我建議首先進行一次休息方式的盤點。當你把它們寫下來時,休息的方式是否得當、是否適合你的傾向會變得清晰。然後,具體考慮適合當前自己的休息方法。比如,如果是每天進行的,那會是什麼?如果是每月一次,有哪些可以讓自己重新獲得活力的方法?如果是一年來看,比如說一年至少兩次旅行,旅行中會做些什麼?這樣的『休息配方創作』工作坊每次舉辦都受到熱烈歡迎。」
--確實,雖然對工作方式和職業生涯進行過盤點,但似乎從未對休息方式做過這樣的盤點。
川人女士:「此外,我還推薦不要一個人孤單單地考慮休息方式,而是把人們拉進來一起思考。和家人或伴侶一起對話討論休息方式,會有新的發現哦。因為一個人增加休息方式的多樣性相當困難,所以嘗試對話對方的休息方法,並嘗試找到看起來適合自己的方法來採納也是一個好方法。在休息設計研究所,我們也非常重視互動的關係,通過參與者之間的意見交流和發表,感受到了新的覺察和發現正在誕生。」
(在淡路島進行工作假期中,大家聚在一起討論休息方式)--確實,聽聽身邊人的意見或者了解與自己不同的休息方式,似乎會成為一種很好的刺激。川人女士:「我認為,雖然大家都很忙,但如果要騰出休息的時間,也需要有放棄其他事物時間的準備。比如想要每天做5分鐘的瑜伽,就可能需要減少那種隨意滑手機的5分鐘。這樣做,即使是從短時間開始,也會讓人更容易融入休息時間。」--在各自適合的休息方式中,有什麼應該注意的點嗎?
山野先生:「我認為應該意識到創造出不思考、只是發呆的時間是很好的。這與大腦的默認模式網絡有關,即使人覺得自己只是在發呆,大腦內部的神經其實在連接,事物被逐漸整理好。在日常生活中,如果能創造出這樣的閒暇時間,頭腦會變得清晰,可能會有新的想法誕生。但如果整天都在發呆過度思考,反而會讓大腦疲勞。將休息視為切斷行動的一種方式,並在工作與私生活之間頻繁地取得休息是很重要的。避免持續地只做同一種行動,如連續動作或連續休息,這點非常關鍵。」
山野先生強調,重要的是不要慣性地做任何事情。
山野先生說:「做事時,有時候會不自覺地因為先入見而決定行動。比如認為慰安旅行一定要夜裡狂歡(笑)。或者是即便請了帶薪假,實際上還是在家不自覺地工作。或者工作到一個階段後,就一定要吃巧克力,你有沒有這樣的習慣呢?我認為每個人都有這樣的偏見和習慣,但它們是否真的與自己的想法和想做的事情相違背。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嗎?停下來思考一下,也許會成為尋找符合自己的生活方式的契機。」
----------
這次我們採訪了休息設計研究所的兩位專家。首先觀察自己的狀態,也許是找到好的休息方法和理想生活方式的第一步。
大家不妨也停下腳步,深入思考一下休息的事情吧?
Profile